桶後越嶺步道工作假期

文、圖 / 陳郁君

11012565_10205711819571558_2127055368183942746_n  

  每一次和夥伴走訪山林的記憶總是特別地深,大夥一起遠離塵城市的喧囂、感受清新空氣的洗滌,分享美麗的景致與蟲鳴鳥叫,著實自在、輕鬆!大自然的給予是如此豐厚,但慚愧的是,已習慣從中「得到/學到」所謂的養分,甚至為了人類文明而有資源掠奪和坐享其成,卻未曾思考過該如何對我愛的山林維護與回饋。偶然間得知了「千里步道協會」有手作步道假期活動,我相當地興奮,取之於山林太多,開心自己能低下頭重新認識我走著的土地,是時候該當付出了!

  

  我參加的是「桶後越嶺步道工作假期」,由林務局主辦、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承辦,為期三天結合「公私協力機制」活動。在政府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永續維護步道兼對外開放育樂是重要的課題,公部門可能會因工程發包規範或是經費配置,無法立即反應、隨時處理簡易的維護,例如木階修復或排水系統阻塞等。因此若能從大自然的消費者轉變為參與者,一方面減少公部門的維護管理經費,另一方面邀請志工協作對步道維護付出勞力的方式進而對大自然盡一份心力。

17313978094_95b545ef3c_k  

(行前解說)

  17748958640_b81279faa0_k

(這是利用人力取代機器運送施作材料,由於非平整路面,獨輪車前面需要有人協助前進,以克服凹陷的土堆和突出的石頭。)

  比較特別的是這次活動採取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的形式,利用假日或是學校放假期間舉辦,步道志工需支付交通與食宿費用,進入山林執行小規模的步道修護、清理等工作,同時認識步道歷史和自然生態,學習簡易工程的施作,藉由動手修繕步道的勞動力付出、附加享受山林芬多精的沐浴,進而對山林有更直接的情感。

  17936523545_9660480833_k  

   「手作步道」的概念來自於現在步道過度工程化、水泥化,不僅傷膝蓋且無法結合當地生態破壞景觀,基於環境倫理,強調以人力運用非動力工具輔助施作。像是這次參加的桶後越嶺步道修復,針對嚴重淤積需要急迫處理的三處施作排水系統,利用簡易的工具像是鋤頭、十字鎬、圓鍬等,不用機器、不用開施工便道,搭配就地取材的方式完全融入當地環境,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然而自然材料不是簡單隨手可得,這時需要靠人力搬運運送,因此步道志工可說是相當耗費體力及精神的勞動力工作者。

17910151736_cb744890c6_k

(每個人都要認領一個施作工具,從拿到工具到施作處還有距離,於是要有技巧的搬運工具。)

 

 17316044823_66bce9a698_k

 (為了解決泥濘,於上邊坡挖一條人工排水道。大石頭的堆疊都是有技巧性,而非任意放置。)

 17313965854_92640ca0fa_k  

(完工後,路面很明顯的減少泥濘淤積。除了施作排水道外,還以小碎石和乾泥土取代舊有的泥濘。)

  不過,參與「工作假期」的志工,除了辛苦的勞動付出外,也有一部分的時間是認識桶後越嶺當地豐富的生態物種,引入生態旅行假期的概念。行善不欲人知,用在步道志工上並不適用,台灣有太多的步道需要各種山林活動的愛好者一同維護,步道的施作即便只是一小段,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共同施作並不輕鬆,好比桶後越嶺步道有三處需排水施作,但動員了三十多名的山友一起共襄盛舉方能如期完成的。因此希望能藉由本文鼓勵大家身體力行共同來回饋腳下的自然步道,希望爾後能有更多的大自然者愛好者把手作步道當成山林的社會運動。

17910120506_48a82c0afc_k  

除了勞力工作之外,也有夜間生態觀察的活動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鄉野情戶外專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