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谷關七雄_馬崙山】作者:王春火
馬崙山,一座讓我腳傷腿痛、直呼真不是人走的遙遠山頭,我又來了。谷關七雄排老二,在台八線約36.2K處右轉台電巷,一路開車陡上,眼前出現了『巴卡自然風咖啡店』原住民房的登山口處。
找個空敞的路邊停車,停車處旁迎接我們平日登山客的是小黃、小黑以及一隻後腳瘸的小白狗,姑且稱牠們為『登山三俠』吧。非假日登山的好處就是時間可以從容掌握,但卻是少了許多登山友們的熱情問喧。不過今日這登山三俠一路陪伴,走得是牠們熟悉的捷徑,我們無法也無力跟隨,但牠們總是走在身旁,有時超車,有時落後,讓登山的我們心靈多了些踏實(就是有好朋友相隨啦!)。
剛開始走在平坦林間,速度極快,但曾讓我記憶深刻、哀號幾度的1K處上坡大魔王出現了,這一段爬坡曾讓初次爬登的我痛苦萬分。這次做足心理準備,漫步隨上,調整呼吸,安然度過這可怕的陡坡大考驗。一路牛步慢行,身旁的登山三俠也恣意走在路前路後,突見4.6K處炭燒窯遺址,心想這個遺址也不錯,如果遇到下大雨的話還可以進去躲。5.0K處二號涼亭,在這邊大休息,跟行的同事拿出一大桶脆迪酥,天阿!這真是好物阿,甜甜脆脆一口接一口,小小的滿足充滿著心靈,這就是人間美味壓。
吃完點心,再度啟程往接下來輕鬆的2K距離前進。彎彎繞繞,但最後一段路可真謂是另一個大魔王啊!全力爬升,咬緊牙根,終於、終於那根木樁出現了。哇哈哈,真是苦盡甘來又完登一座谷關七雄的難關。在這邊也剛好是中午12點了,拿出背包的飯糰,跟登山三俠一塊分享我的午餐,這就是快樂阿。跟木樁拍完合照,也休息夠了,再度前往5.0K處新山遺址處。這新山遺址可說是馬崙山的另項特色,很難想像以前這邊有小學堂的出現,物換星移滄海桑田,看到這些遺跡只能憑臆當時林業的興盛發展。
揮別登山三俠,遠處的斜陽揮灑著金光,谷關壯闊大山矗立眼前,今日的完登畫下了一個完美句點。
鄉野情戶外專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位於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以檜木興建的木結構建築「阿里山博物館」,經過內部重新規劃以展現森林鐵道、早期伐木史、林場保育等面向為主軸完成佈展後,選在阿里山最美的櫻花季節,將於3月15日以嶄新的面貌迎賓,竭誠歡迎遊客來到阿里山的同時,能造訪屬於阿里山的懷舊記憶。
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廖一光處長指出,阿里山博物館位於森林遊樂區香林國小旁,沿著櫻王旁櫻花大道通往慈雲寺步道左側的樹林邊,也是春遊賞花必經路線。阿里山博物館創立於民國24年,嗣於96年重新整修,全館以台灣一級檜木修復完成,屋頂桁架之檜木尚可看到烙有臺灣總督府營林所字樣,其歷史意義可見一斑,也為阿里山的開發歷史做見證。這棟檜木建築面積雖不大,卻是極具特色,整建後仍保有原建築檜味。
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表示,阿里山博物館內部早期有蒸汽集材機、伐木鋸、阿里山地區鳥獸、植物、土壤標本、化石標本及鄒族原住民生活用具等展示,921地震後地基下陷,側門傾斜等損壞,所以該處重新進行整修,整修後也進行生態保育、原住民文化等議題之短期佈展。為讓舊建築展現新生命,於是積極籌劃將阿里山林業百年的故事濃縮精華版呈現給遊客,相當難得的是展示各年代具有代表性之火車頭模型,計有蒸氣火車18噸及28噸、中興號、柴油機車頭25噸及28噸等五部;及民國2年拍攝的18噸2汽缸改裝鑽石造型煙囪蒸氣火車Shay巨幅照片,值得遊客一探究竟。
阿里山博物館每逢週一休館,開放時間自上午9時至12時,下午1時至3時半,趁著花季遊賞阿里山時可安排走訪,認識阿里山的人文史蹟,屬於阿里山的永恆記憶。
圖片來源:嘉義林區管理處
資料來源:102/3/11嘉義林區管理處
http://chiayi.forest.gov.tw/ct.asp?xItem=62923&ctNode=2175&mp=340
鄉野情戶外專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102年4月07日 摸彩活動獎項
|
贊助廠商
|
名額
|
第一獎
|
台灣 DEODAR / 二件式防水保暖外套 |
史邁爾有限公司 |
1
|
第二獎
|
美國 VASQUE / GORE-TEX防水透氣登山鞋 |
創峰有限公司 |
1
|
第三獎
|
台灣 WAN FANG / 超輕羽絨睡袋 |
萬峰戶外有限公司 |
1
|
第四獎
|
美國 TEVA / 健行鞋 |
伯諾股份有限公司 |
1
|
第五獎
|
美國 KEEN / 戶外登山健行鞋 |
台英有限公司 |
1
|
第六獎
|
瑞典 Weather Report / 透氣外套 |
渤揚股份有限公司 |
1
|
第七獎
|
英國 MONTANE / 擋風夾克/排汗衣 |
健野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
1
|
普獎
|
鄉野情戶外專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與谷關七雄_屋我尾山】 作者:王春火
知道谷關七雄登頂活動是十月份時的事了,而本質上我已經都完登過谷關七雄,因此要再爬一次可說是識途老馬。恰巧聽到一些同事對於爬山這檔事有那麼一點熱情,於是一拍即合,便開始探討該從哪一座山開始起登且又不是那麼難,這時腦中便出現了『屋我尾山-大雪山林道』的偷吃步路線。
早晨五點從苗栗開車出發,一路開車到大雪山林道31.3k處。6點50分到達,便開始整裝,天氣微冷,但我們熱血的心卻很燙。一開始便是下坡路線,想到待會回程要走的坡度,不免想起一句俗語「出來社會混的,總是要還的」,是該笑呢還是該哭呢?微笑以對吧!哈哈!輕鬆愜意跨過腳下盤錯樹根,走過身旁高大杉木,林間綠意,心頭還在想這時大家正準備上班吧,我們卻是走在往屋我尾山的路途上。不到一個半鐘頭,眼前出現了那根棒子^.^(阿,不要想歪了,是山頂木樁啦),天阿~搞定了!!真爽!!哈哈。卸下身後簡單背包裝備,拿起相機與木樁纏綿,狂拍各種美妙姿勢。當然,這時閃過的念頭就是馬上要跟同事炫耀一下,手機摳摳摳,被我們打擾的同事當然是一臉不敢置信,覺得我們是瘋子!!哈哈~
吃了些點心,該回程了。眼前美景甚美,但回程的路卻還是有那麼一丁點遙遠。可能是心理做足了準備吧,亦或是吃飽喝足好上路,回程腳力猶如噴射引擎一樣衝衝衝,快到起登處還遇到三位退休公務人員也來上山健康身心,真是佩服那些老大哥老大姊的精神,我年老時應該只會跟我孫子說你阿公我以前也爬過谷關七雄喔!厲害吧~哈哈。一路心態輕鬆,完成了谷關七雄老三-屋我尾山。
鄉野情戶外專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月7日又要摸彩了,這次有一顆Osprey美國-城市穿梭系列電腦背包Osprey Orb 12,小小分享一下。

Osprey Orb 12大小46 x 29 x 22 cm,容量為12L,重580g,利用簡潔的設計概念,將最小的空間達到最大的攜帶容量,可攜帶筆電、文件,適合每天上班或者下班後使用,平日戶外休閒活動也十分好用!!
背部

採用舒適透氣波浪型泡棉 AirScape 背墊,減少背部和背包間的悶熱感。胸帶和腰帶可以壓縮背包,增加背負的服貼性,讓重量平均分布。胸帶為可調式,適合不同體型,隨時調整到舒適的位置,上頭附有安全口哨,增加多一份的安全保障唷!如果不需要使用到下方腰帶,也可以將它拆掉,很貼心的設計~~
正面

在戶外的單車運動中,可利用背包前面兩個環,穿過安全帽的帶子,放置單車安全帽,在休息時不用擔心帽子要放在何處!

頂部有預留耳機線孔(還有標示耳幾的小圖),留的空間很大,可以同時穿出水袋吸管和MP3的耳機線呢!!
內部

背包內附有多層文具隔間,內有設計給筆記型電腦、水袋、MP3放置的固定隔間,隔間可放進約A4大小的文件夾,很適合需要攜帶大量文件和筆電的上班族。在戶外運動中,也可以放進很多裝備物品,隔間可有效的分門別類,簡單就馬上整理出單日戶外的行程。
鄉野情戶外專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頭燈和手電筒都是照明的選擇,然而,以登山來說,頭燈會較手電筒方便許多。
因為頭燈戴在頭上,可以空出雙手打包、烹煮,或是行進時握住登山杖,因此,頭燈會比手電筒來的好。

∥亮度∥:
在漆黑的夜裡,頭燈的亮度往往會影響到行進的信心,讓您可以更清楚的掌握周遭的環境地形,以確保安全。市售頭燈,40流明以上已屬亮度較高的頭燈。
∥省電∥:
亮度越高的頭燈,往往也越耗電,需要備用更多的電池,無形中也造成一種浪費。
以法國PETZL來說,高亮度恆定的照明模式,加上省電的特性,往往一次長程縱走也不需要更換電池,優異的表現,讓PETZL在國際上獨佔鰲頭。
即使頭燈很省電還是提醒您記得攜帶備用電池喔!
∥模式∥:
好的頭燈通常提供不同亮度的切換模式,以針對不同的環境使用。
鄉野情戶外專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來自馬告的呼喚-大雪山黃色山胡椒盛開(102/02/21)

在大地冬去春回,每年三月初春正是大雪山林道沿線山胡椒淺黃色小花朵朵盛開的時節,而今年更提早於二月初就綻放滿枝芽。山胡椒枝葉隨風搖曳散發出特殊淡淡檸檬芳香,給予人們清新的嗅覺體驗,而泰雅族原住民又稱呼山胡椒為「馬告」,在其生活中有多元性之利用價值。

(山胡椒,學名為Litsea cubea,屬於樟科木薑子屬。花為單性花,每年2月到5月間開花,果實為球形,成熟時會變成黑色。)

山胡椒俗稱「山雞椒」或「山番椒」,由於具有強烈的辛辣芳香氣味,早期原住民經常會採集山胡椒的果實來替代食鹽,以供外出工作時佐食之用,山胡椒的淺黃色小花花期不長,但是因其有濃郁的芳香氣息,加上花朵為整株齊放,總是能夠吸引到蜜蜂或蝴蝶等昆蟲的青睞與過路人的目光,此外,山胡椒也是山林間的先驅樹種之ㄧ,一些崩塌地或新的開墾區經常可以看見它們的蹤影。

東勢林區管理處李炎壽處長指出,山胡椒主要分布於大雪山森林遊樂區一帶,目前在大雪山林道30-45K等地的開闊處正逢陸續開花時節,一蔟蔟黃色花景相間於森林之間,形成一幅大自然的美景呈現在您眼簾,歡迎喜愛山林的朋友藉著假期上山走走,欣賞大自然的彩色世界。
資料來源:102/02/21東勢林區管理處網站公告
參考資料:台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index
圖片來源: 東勢林區管理處網站
鄉野情戶外專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與谷關七雄_屋我尾】作者:蘇慧恩
我與谷關七雄—屋我尾山
始遇七雄
幾個月來,外子和我已完成六座七雄,除了拍照也寫下登山的見聞感受。對初登的屋我尾山卻還未加以記錄,覺得有愧於他,故重新回味當時情境。因為是挑戰第一座七雄,還不知他們的厲害,而大雪山是我們在酷暑期間最愛前往消暑的地點,所以選擇易行路線,由大雪山附近起登。
巨木森森
因為大雪山海拔高度比谷關高,如手冊上所寫,這是座從下山開始的山。雖然走起來不喘不累,但樹木密生,高大蔽日,林子裡照不進陽光,地上便有些泥濘濕滑,我好幾度失足跌坐在地,起身摸摸撞在石頭上的尾椎骨,拍拭臀部的汙泥,心裡想:真是需要頻頻「摀我尾」的山。跨過大樹的板根,還走過巨大的檜木、挺直的杉木旁,就像有托爾金筆下古老的種族「樹人」圍立在深林中,我不得不昂首崇敬。而林間的蓊蓊綠意、森森涼意,讓此行成為夏末時光最悠閒自適之旅。
燃起興趣
來到位在群樹間狹小空地裡的三角點,和我心中想像登頂後眺望風景的畫面差很多,珍重地拍下第一張登頂照後,我們躋身於攀登七雄的「俱樂部」了。一群山友自另一方向喘吁吁登頂,是由谷關麗陽上來的,一路上坡,時程比我們多出兩倍有餘,可是他們快樂地表示:「回去就是下坡了,還要順道縱走再攻東卯山呢!」這群看來應比我年紀稍長的大哥大姊如此享受登山之樂,燃起我輸人不輸陣的鬥志(還有換領排汗衣的誘因啦),決心繼續攀登其他六座山。
迷霧山林
回程「上」山比來時流的汗多。這時林中飄著輕霧,平添神秘,好幾回尋問著走在前頭的外子。回到入口停車處,山霧更重了,搬出帆布桌椅喝茶吃午餐,好整以暇觀賞這幅潑墨山水,人生至此,夫復何求!
鄉野情戶外專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與谷關七雄_東卯山】作者:林志憲
我與谷關七雄_東卯山 作者林志憲
假日的一大早上如同往昔在東勢吃早餐買乾糧與包薑片飯糰就往谷關大道院走,一路上車還蠻多的,看到谷關大道院的指標轉入,至寺廟下方,遇岔路,直行小道,一會再遇岔路,右上,路況不佳坑坑洞洞的不易行車,為了節省一些時間,只好勉強開上,來到登山口,剛好旁邊有一大空地可回轉及停車,所以背包整理就關上車門出發。東卯山步道全長6.7公里,平緩好走,稱之高速道路或快速道路,可是走過的人會對這名詞有所意見,畢竟也不是那麼好走,如果看到簡介可不要被騙,否則帶一家老小可是會抱怨連連。
走上一小段階梯後,連續約25~30度角的緩坡小道緩上,而在一小轉角處碰上一對帝雉,可能聲響太大,馬上就躲進樹叢內,只有瞬間影像掃過。續走過0.5K指標,遇岔路,可接上德芙蘭步道,總長3公里,O型路程,可走到松鶴部落,不過此行不在此,所以續走。緩坡,經第一座電塔,再走之型小道繞著,通過1K指標,步道一樣緩走上,感覺是繞著山腰路而行。經第二座電塔,沒多久通過1.5K指標,一路上很單調,打算開起手機的音樂,想想算了。抵至涼亭,短暫休息。續走,經第三座電塔,遇岔路,一樣是往德芙蘭步道也是2K指標所在。這兩條步道都是台電維修便道互相連通,只是目前使用量不大,所以改建目前的步道,差別只在登頂。續走,進入東卯山正面的山腰處繞著,有好多自創捷徑,讓之型小道段更加縮短一點,不過走的時候還是要加留意,否則容易誤走過頭就不太好了。不知不覺走到3.5K指標,還有3K要走,再撐一下吧!心中念著。通過4K,崩壁就在轉彎處,表示越來越接近山頭了。
通過4.5K指標,裸岩都在步道四周,形成不一樣的景觀,相對要注意腳邊的滾石,至少不要被K到。通過5K指標後就是亂石區,踏走在大石上要小心,不見得大石都固定住,有的還會搖晃,踏錯可能會有跌倒的風險。過石區又是接上德芙蘭步道岔路口,下山時千萬要注意這路口,曾有人一閃過,就在這路段迷路,所以我把此點記下,回程時才不會粗心大意。過5.5k指標,再過6K指標,雲霧逐漸飄上,加快腳步不停歇。經芒草堆,前方有一塊大石擋道,前人還搭上木梯,爬上越過。通過6.5K指標,在轉彎處往上看,山頂平台就壓在石堆上,爬上拉繩,過一個檻抵達東卯山山頂。東卯山,高度1690.5公尺,基石沒看到,只有三座雷達導航板佇立著,走上時間180分鐘之久。雲霧逐漸包圍整個四周,看不到好景色有些惋惜,就在破爛的木桌椅上吃起中餐。風陣陣吹起,飽餐後尋找另一條登山步道可通往屋我尾山,果然在平台外的山稜線上發現綁條,似乎不太好走,雖然再走上約還要一些時間,但是今日的氣候不太適合,只好作罷。折返下山,在途中遇到好幾隊隊伍走上,還一一打招呼而過。來到2K處的涼亭休息,有一隊伍正準備往德芙蘭步道走下,還幫她們拍合照,聊天之下才知只走德芙蘭步道不登頂。而另一邊的隊伍慢慢走上,沒停留往山頂走,今天還真熱鬧。
續往下,越過1K指標,一位大姐緩慢的走著,不知為何停下腳步聊一下。發現大姐是跟自由團遊覽車行程,大姐原本是跟另一團但沒跟上,有其它團車靠近問一下就上車,還以為是輕鬆團,結果反差很大,只能慢慢走,雖然想勸大姐一起走下,但終究還是沒說出。回到登山口,所費時間約110分鐘,比預期快很多。
鄉野情戶外專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與谷關七雄_白毛山】作者:林志憲
我與谷關七雄_白毛山 作者林志憲
隔日清晨從谷關大道院起程,來到白鹿吊橋處,發現完全封死已不讓偷偷進入,怎麼辦?看到鐵板上有些模糊的公告,開放攔沙壩的便道至對岸,就在不想繞遠路之下嘗試看看。接近台八線21公里處時,右邊有一條通往攔沙壩的岔路,往右走,到路底有警衛室,想要詢問卻等不到人,有機車停放於旁邊。下車查看,發現攔沙壩的便道可通行,那就不等了直接開過,右轉,出現兩條路,選擇往大路,走一段發現是往大甲溪邊,折返,走小路,一條完全單向通行的路,迅速駛出,接近吊橋有車停在此處,所以我也把車停放在這,整裝後,出發。順著溝渠走至登山口指標處,走上水泥道,鋪設道路紀念碑就在路旁明顯處,再往上會經過一戶農家,養了數隻狗守在果園四周,所以吠叫聲不斷,還好有綁繩,否則追著你咬。走到馬路上,才想起可開車至登山口,但是折返再開車還要找路,有點麻煩且時間浪費只好作罷。
順路而上,連續緩坡又陡坡有點後悔,遇岔路走左邊,不遠有一處空地可停車,目前沒 車也沒人。再往前一些就是白毛山真正登山口,這段馬路走了2.4公里,約60分鐘腳程,在登山口停留數分鐘之久。通過0K指標後連續階梯走上,經過麻竹林區,一叢一叢巨大直立的竹,在風吹下嘎嘎作響,那種互相磨擦聲聽起來有點恐懼,何況地上留有鬃毛,讓我加快腳步,可是一個動物聲持續不斷在上方樹叢間叫著,該不會又碰上野豬了吧!過0.5K,轉為拉繩與泥土路,而聲音也逐漸消失,腳步就放慢許多。翻過小丘後走在山稜線上,好走多了。中途有設觀景平台,一位山友在此休息,打招呼後續走。過1K,遇陡坡拉繩,之後來到開闊處可看見東卯山,再往前一些還可看見大甲溪溪谷。越過樹林,來到1.5K,短暫休息喝口水,順便拍打一下腿肌肉,緊接就是有點難度的路段,所以身心準備一下。跨過指標一路拉繩陡上,越走越高視野也逐漸開闊,可看見大甲溪溪谷全貌,不過連續性陡上還真喘,好不容易走到山稜線上就沒那麼陡了。
過2K後,已接近山頂,不過旁邊留有護欄,越走心就越興奮,畢竟在山脊上行走,相對視線呈現遠望,兩側的山峰都清晰可見。越過高點即是白毛山三角點,高度1522公尺,不高卻有極佳展望,不虛此行。在涼亭內吃起中餐,順便小睡一下。醒來後已經過20分之久,折返下山。走下至山脊處那位山友剛好走上,擦身而過。續走,下山比較快,不到2小時就回到登山口,再踏30分鐘的柏油路面才結束這山頭之行,所耗時間上行含踢馬路180分鐘,下行為150分鐘,來回路線為9公里遠,算是較輕鬆的爬山行。
鄉野情戶外專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